2025年9月3日,天安门广场上阳光灿烂,庄严肃穆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在此盛大举行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亚视有幸邀请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,他们身处阅兵现场,亲身感受着那份震撼与荣耀。他们将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出发,带领我们一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,领悟伟大胜利背后的意义,展望和平发展的未来之路。
文/肖凯 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执委会主席、黑龙江省政协常委
站在天安门广场,九月的阳光如同历史的聚光灯,洒在这片见证过无数重大时刻的土地上。红旗猎猎,人群肃穆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感。当礼炮鸣响,当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,当白发苍苍的老兵们胸前勋章在阳光下闪耀,我忽然感到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折叠——八十年的距离消失不见,我们与那段悲壮历史直接对话。
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,基座上的浮雕仿佛被注入了生命。我仿佛看到卢沟桥畔的枪声,听到平型关上的呐喊,感受到台儿庄血战的炽热。这些历史画面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,而是变成立体的、可感知的民族记忆。一位耄耋老兵被搀扶着向纪念碑敬礼时,那双颤抖的手和坚毅的眼神,让我瞬间理解了什么是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。历史从来不是过去时,而是现在进行时,它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,镌刻在我们的基因里。
八十年前的那场胜利,不是命运的馈赠,而是正义的必然。法西斯主义的疯狂与残暴,注定将其推向自我毁灭的深渊。它违背了人类文明最基本的道德律令——尊重生命、追求自由、守护尊严。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,我被一组数据震撼: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60%以上,歼灭日军150余万。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,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。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抗争,为正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当和平鸽群从广场腾空而起,划过湛蓝天空,我的眼眶湿润了。这洁白的羽翼下,是八十年来相对和平的时光。我们这代人未曾亲历战争,仿佛和平如同空气般自然存在。但环顾世界——地区冲突不断,恐怖主义阴魂不散,强权政治时有显现——我们才惊觉和平何其脆弱,需要何等珍惜与守护。
一位参加观礼的国际友人对我说:“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。”这句话让我深思。这份安全感和稳定性,正是建立在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基础之上,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大国防之上,建立在全国人民珍惜和平、维护和平的共同意志之上。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,而是需要主动塑造、坚决捍卫的宝贵状态。
纪念胜利的最好方式,是避免新的战争;铭记历史的最大意义,是开创更好未来。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正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汲取,对和平发展的坚定承诺。当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抬头,当世界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,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、全球发展的贡献者、国际秩序的维护者。这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源自历史深处的智慧选择——我们深知战争的残酷,因而更加珍视和平的可贵;我们经历过压迫的苦难,因而更加坚定站在正义一边。
夕阳西下,纪念大会结束,人群缓缓散去。但那种震撼与感动,如余音绕梁,久久不散。回首纪念碑,那句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在夕阳下熠熠生辉。我想,这就是历史的接力——从浴血奋战的先辈,到享受和平的我们,再到创造未来的后代。正义必胜、和平必胜,不仅是历史给出的结论,更是我们必须用行动去实践的永恒命题。
八十年过去了,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,但历史的启示永远新鲜。当世界面临新的挑战与抉择,让我们记住从天安门广场发出的声音:正义必胜,和平必胜,人民必胜!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穿越时空的真理回响,是人类从血与火中提炼的智慧结晶,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许下的庄严承诺。
让我们带着这份震撼与感悟,在各自岗位上成为和平的守护者、正义的践行者,让八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,不仅闪耀在历史天空,更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。(供稿:傅熙怡)
阅兵盛典的帷幕缓缓落下,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幕,已镌刻进民族的记忆深处。93阅兵盛典亲历者的感悟,从不同维度诠释着这场纪念的厚重内涵——这是对浴血奋战的先辈的深切告慰,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庄严礼赞,更是对历史使命的坚定传承。
主编:李汇
责编:余瑶、傅熙怡
亚视报道